重拳打炒房若持續 李同榮提警告:五大嚴重後遺症
分享到: Facebook Plurk twitter
2022/4/11 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

地方選舉將近,政府面對房價持續上漲的民怨壓力下,各部會打炒房力道不斷加重,幾乎使盡洪荒之力。但由於一開始打炒房政策就缺乏部會間的統籌與整合,以致各部會打房隊伍錯亂丶各行其是。然近年打房政策實在過於頻繁,且未命中靶心,市場已產生心理疲乏,政策已產生效率性遞減的現象。

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提出警告,打炒房若持續以不斷防堵且加重的模式,將對市場造成五大不利的後遺症,尤其最嚴重的是中小建商將面臨存亡關鍵,未來建築業不但經營成本加重,沒有囤地的中小建商將成為重資本輕獲利的代工業,市場將形成大者恆大的寡占事業,這是非常畸形發展的現象,政府不可不慎。

重拳打炒房若採硬著陸,五大後遺症將發生

李同榮進一步指出,近一年來,不論是央行每季加碼一次的限貸4.0、或是財政部的加重房地合一稅2.0、或是內政部的實價登錄2.0、與金管會對各銀行大幅提高授信風險權數丶丶四大部會四重奏齊鳴,卻仍然澆熄不了不斷上揚的房價。頻繁的打房政策不但造成效率遞減,各部會不但未檢討過去防堵政策失效的盲點,反而持續在原方向原道路上變本加厲的加碼前進,加上反對黨主張加重囤房稅2.0,行政院定案的「平均地權條例」五大修法丶丶丶等,都將對市場產生扭曲的影響。

李同榮針對打炒房政策提出警告,若一波波重拳打炒房政策聲浪一直持續下去,甚至政策採取硬著陸模式打房,他大膽預測將對房地產市場造成五大不利的後遺症:

(一)市場多殺多與糾紛叢生:過去兩年打炒房只重修法層面,忽略執法稽核的執行力問題,以致有法難管丶或不管當然成效不彰。現在內政部計劃再修法,乾脆禁止預售與新建成屋轉售,等於用最便宜行事的政策,直接禁止轉售,就掩蓋一切稽核執行不力的缺失,問題是房價會不會因而下跌?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因為經濟景氣與房市景氣熱絡,房價仍然處於有「基」之彈的上升趨勢線上。

李同榮認為,過去兩年,七都中除了雙北以外,預售市場假性需求幾乎超過一半,政府未能事先防範,這是政策最大的缺失,不但紅單猖獗丶平價轉售逃避重稅,短線炒作數量高達五萬戶以上之多,如今政策再下重手,市場預期會禁止轉售,投資客已在市場上大量拋售囤積的期貨,但對於建商未出清或二次推案的餘屋就會形成競爭,市場就會產生多殺多現象。從正面解釋就是建商自食其果,投機市場會收斂;但從負面解釋,投機客若進價低尚有獲利空間,多殺多仍然出得了貨,但若進價過高,出貨就不易,投資客與建商違約糾紛就會層出不窮。

(二)通貨膨脹加上營建成本攀升,若採硬措施,企圖壓制房價下跌,則將衍生爛尾樓現象與消費糾紛:主計總處公布今(111)3月份物價指數(CPI),較上(110)年同月漲3.27%,是自1019月起,115個月以來的新高,國際戰事引發石油危機,短期油價高漲難以平息,加上近兩丶三年建築業在缺地丶缺工丶缺料三重壓力下,土地與營建成本大增,除地價成本大增外,北部地區營建成本每坪上漲七萬以上,中南部每坪上漲五萬以上,占總銷售價三成以上,越是基期低的蛋白蛋殼區,成本增加比率越多,所謂蛋殼區賣蛋黃價的說詞是不了解實務的「無稽之談」,事實上蛋白丶蛋殼區完全在反應經濟基本面丶市場面丶與成本面,政府宜重視其漲幅乃「有基之彈」,它們終究在市場機制調解中會逐漸接近滿足點,蛋殻蛋白區補漲與反應成本,將促進南北落差縮短,其實是正面無虞,政府不必多慮,只要針對炒地炒房現象採取防範措施即可,若硬要把房價打下來,就會造成不敷成本的市場,也就一定會產生爛尾樓與糾紛叢生的亂象。

(三)過多政策干預將造成市場心理疲憊與效率遞減:打炒房也好丶打房也好,政策干預一定要精準且不能過於頻繁,這兩年的打炒房政策已經形成市場「狼來了」的心理疲憊狀態,且過去打房政策偏重剛性需求的成屋市場,完全無效,現在才調整方向,其實為時稍晚,政策往抑制預售炒作的方向雖然正確,但方法仍值商榷。其實,未來兩年房價將在市場景氣循環調解下,漲幅逐漸收斂,投資客無利可圖就自然消失遁形,房價絕不會永遠漲不停,這就是市場機制。

(四)央行限貸政策,受限的是剛性與換屋需求,受害的是小咖建商:央行在此波打炒房聲浪中,可謂一馬當先,勇往直前,但卻防堵不了資金氾濫的洪流,央行打炒房初期完全針對第二房第三房限貸成數,受害的不是口袋深的投資客而是急需換屋的自住客。而打炒房後期雖有針對土地開發限貸,但口袋深的建商老神在在,受害的卻是小咖建商,求助無門。

(五)中小建商淪為代工業,生存面臨考驗,市場將形成寡斷畸型亂象:

在通貨膨脹丶營建成本大增丶缺工丶缺料丶丶等種種壓力下,中小建商銷售獲利已被高漲的營建成本稀釋大半,有些小建商房屋售光後才發現成本高升,企圖延期開工,卻想不到越延越糟糕,建商尚有未售的餘屋者,還可調高售價彌補一些獲利,而出售越快建商,若開工延誤,就可能會白白代工,甚至虧損。有些小建商受限期開工丶限縮土融建融成數的壓力,生存非常不易,未囤地的小建商已淪為重資產輕獲利的可憐代工業,利潤縮水,風險卻大增,整個市場將會因限縮資金而形成大者恆大的寡占現象,口袋較深的大建商與大地主漸接壟斷市場,寡占的市場一旦形成,將對市場公平競爭產生傾斜的嚴重後果。

李同榮最後語重心長建議政府,不是不能打炒房,他也非常反對市場短線炒作,但政府「打炒房」要能命中靶心,強化執行力,不宜曡床架屋,徒增不當法令,淪為「草打房」。而「打炒地」也要從政府做起,規範約束公有土地,不要趁勢標售炒高地價,淪為炒地的原兇。任何打房打地措施要能針對核心,建議政府,房市治理問題,不在於短期打擊房價,而在於對市場機制的深入探討與中長期有效的治本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