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實坪制」有人跳腳!專家:黑心建商財路被擋
分享到: Facebook Plurk twitter
2017/7/26 中時電子報
學者認為,實坪計價立法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當中包含許多難以解決的「利益」問題。(資料照)
學者認為,實坪計價立法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當中包含許多難以解決的「利益」問題。(資料照)

台灣房屋公設比過高,導致實際坪數大縮水,繼去(2016)年內政部通過新成屋雨遮及屋簷一率不登記不計價後,討論多年的房價實坪制議題再度被搬上抬面。儘管實坪計價有許多難以解決的「利益」問題,但專家認為,推動實坪制,讓不少建商代銷跳腳,因為剝奪他們賺黑心錢的技巧與手段,當然也擋了很多黑心建商的財路。

台灣房地產的計價方式是將實際使用坪數與公設一同納入,以1戶權狀15坪的房子,扣掉33%公設比,實際坪數僅10坪,每坪百萬來計、總價1500萬,但5坪公設納入計價成為一種不合理的做法,換句話說,買家花了500萬買公設。目前僅台灣、香港及中國採用這樣的計價方式。

「日本等國家都是實坪制,只有台灣讓建商自由調整公設比的大小。」房產名家Sway指出,稍有良心的建商公設比低於30%,沒良心的就以調高公設比、調高雨遮、調高停車位價格、降低單價的「3高1低」策略,來拐騙消費者,可是這種房子根本買不得。

Sway認為,實坪制的好處是免比公設比,不然這家35%、那家28%,還要扣公設比單價,「買一間房總是考大家數學及邏輯,諜對諜是很辛苦的過程」;此外良心建商不會因此被黑心建商比下去,其實對建商也是有好處。

「推動實坪計價,房價無法灌水,會讓不少建商代銷跳腳,硬生生剝奪他們賺黑心錢的技巧與手段。」Sway更直指建商,有一大部分的獲利,來自於公設比的調整,這些黑心建商怎能容忍政府如此聰明又正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