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自稱打炒房五大成效?李同榮揭:五大事實真相
分享到: Facebook Plurk twitter
2025/2/20 房市趨勢專家 李同榮

央行應立法院要求提出「如何精進不動產信用管制措施檢討」、「近5年實施金融檢查狀況」報告出爐。央行指出打房與金檢已具五大功效,包括1/房市降溫、交易量縮。2/購屋預期心理下降。3/無自住貸款優先。4/金檢160次。5/風險降低、等五大效益。

房市趨勢專家 李同榮直揭五大真柤,包括1/房市降溫是技術循環因素、交易量被打趴非好事。2/預期心理降低是市場機制。3/無自用貸款比被排擠是新青安惹的禍。4/金檢頻繁160次缺健全SOP5/銀行逾放比一直穩定無所謂風險降低。

治標不治本的打房政策與市場嚴重脫節,扭曲市場後果堪慮

李同榮指出,過去數年來,打房責任央行已一肩扛,央行錯把後衞當前鋒,卻沾沾自喜從1-7波打房奏效,請問,打房若真有效,為何需要七波?現在的房市主管機關已經變只有央行了嗎?房市發展與產業的生機都是央行說了算?這種情況非常畸形。

現階段政府技術官僚完全與市場脫節,治標不治本的打房政策就能健全房產市場?值得省思!尤其,房市被頻繁與化療式打房已經分不清投資與投機的差別,產業正常的活絡性交易包括換屋市場都被扭曲,第六循環平均交易量比前一循環萎縮近三成,政府打房價只是降溫一時,打跨交易量就覆水難收,造成扭曲市場的嚴重後果實在堪慮。

央行自認打炒房有五大具體效益,李同榮直揭事實的五大真相:

(一)央行提:投機交易需求下降,房市交易縮減

事實真相:房市到技術循環高點自然的反轉現象比1-7波打房更有效。而交易量不正常起伏緊縮對市場很不健康,對產業更是傷害。

(二)央行提:民眾對房價看漲之預期心理趨緩

事實真相:市場預期心理若歸功政策打房,那央行前5波打房為何房價越打越高?房市預期心理不降反升,這告訴政府在市場主升段打房過早,根本造成嚴重反效,不但房價高且交易量縮,造成價量背離的市場扭曲,但卻沒人檢討反省?

(三)央行提:無自用貸款占購置住宅貸款比率趨升信用資源優先為無自用住宅者提供

事實真相:若沒有新青安之亂就沒有搶購搶貸風暴,建商也不會大舉購地增加土融貸款比,而無自用貸款比由56%上升至61.4%,兩年期間僅上升不到5%,這能算效益?

(四)央行提:針對異常資金流動進行管控,2021年起至今年1月底止,專案金檢次數共計達160

事實真相:若金融機構放款機制健全,何須三年間金檢高達160次,健全的金融放貸應建立在科學SOP的機制上,以科學數據分析立即研判市場放貸異常狀況,予以即時糾正,靠頻繁金檢只會勞民傷財,而且發現異常已經是落後指標,重點是找出為何不動產放款集中度偏高的核心問題,包括房價攀升、新屋推案量大、企業投資放款成長趨緩、、等等核心因素造成。

(五)央行提:不動產相關貸款風險降低

事實真相:近四年來本國銀行平均逾放比都在0.15%上下,建商口貸深,貸款風險降低是市場因素,非央行打房成效。

「菩薩畏因、衆生畏果」,政策誤導,影響的就是民眾權益與產業生機

李同榮最後指出,房市什麼是投機炒作?什麼是投資理財?其實政府是分不清的!

政府頻繁的化療式打房已經分不出打擊投機或打擊投資。

蔡英文總統曾說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也不是用來投資的。這句話只對一半,同時就告訴你,官方根本否認房地產市場不能有投資性商品。問題是房市若沒有投資市場,就沒有租賃市場,房市除了自住外,它也是理財投資商品。政府高層官員的思維就會影響政策,更會影響市場,最終房市總是越打越熱越投機。

「菩薩畏因、衆生畏果」賴總統說的好,主導房市政策的官員應該省思,政策誤導,影響的就是民眾權益與產